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需從日本上次房地產危機中吸取教訓

邰蒂:正當市場爲恆大的崩潰感到心驚時,2024年的中國當局是否會比1997年的日本當局,或者2007年的美國當局明智一點?

25年前,我聽到一羣美國財政高官——包括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和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向日本官員建議應該怎麼應對房地產危機。

他們話裏的主要意思圍繞著一個詞語:「市場出清價格」(clearing prices)。正當日本爲20世紀8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一朝破裂而心驚時,美國官員敦促日本政府爲市場——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帶來透明度,具體做法是讓不良資產以一種能夠爲其價值構建一個「底部」的方式進行交易。

畢竟,他們指出,美國就是這樣擺脫20世紀80年代的儲蓄與信貸危機的:通過一家處置與信託公司(Resolution and Trust Corporation)拍賣不良貸款,以這種方式把機會主義投資者拉回市場並使人們對資產價值重獲信心。

您已閱讀18%(347字),剩餘82%(15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