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討論了世界經濟的五大長期驅動因素——人口、氣候變化、技術進步、知識的全球傳播和經濟成長本身。本週,我將探討衝擊、風險和脆弱性。我認爲,所有這些共同塑造了我們所處的經濟。
「衝擊」是風險成爲現實。而風險幾乎都是可以想像的。用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頗有道理的話說,它們是「已知的未知」。但它們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是未知的。我們被這種風險所包圍——更多的流行病、社會不穩定、革命、戰爭(包括內戰)、超級恐怖主義、金融危機、經濟成長崩潰、全球經濟一體化逆轉、網路中斷、極端天氣事件、生態崩潰、大地震或超級火山爆發。所有這些都是可以想像的。其中一個風險成爲現實,至少會提高其他一些風險成爲現實的可能性。此外,已知的脆弱性增加了這類衝擊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可能的嚴重程度。
正如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 2024)所表明的那樣,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高風險的世界。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而是大量可以想像的事情可能發生,而且可能同時發生。最近的歷史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我們經歷了一場大流行病,儘管以歷史標準來看是相對溫和的;經歷了兩場代價高昂的戰爭(分別在烏克蘭和中東);經歷了意想不到的通膨飆升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成本危機」。而且,這些動盪發生在2007年至2015年的多重金融危機之後不久。
您已閱讀31%(596字),剩餘69%(13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