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處於二戰以來最危險的時刻。烏克蘭戰爭即將進入第三個年頭,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誓言加強攻勢。以色列-哈馬斯衝突已經進入第四個月,紅海、黎巴嫩和伊朗的衝突增加了敵對行動蔓延爲全面地區戰爭的風險。中國的經濟崛起也帶來了更強的軍事自信。一個更加好戰的世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壞訊息——也許國防工業除外。隨著威脅的增加,國防工業的訂單也在增加。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和貝宜系統(BAE Systems)等全球最大幾家防務公司的訂單量接近有史以來最健康的水準,僅在2021年至2022年間就成長了10%。去年對軍事硬體的需求也保持強勁。各國政府都在購買武器、彈藥和裝備,用於戰爭、捐贈給盟友或者建立儲備。在歐洲,各國正在補充因向烏克蘭提供援助而耗盡的國家庫存。2022年,全球軍費開支達到創紀錄的2.2兆美元。
投資者也加入了進來。MSCI全球防務股指數過去12個月上漲了約15%。英國防務股——自2021年初已飆升逾140%——處於創紀錄高位。私募股權基金正在四處尋找機會,對美國軍事科技新創企業的風險資本投資也在蓬勃發展。
您已閱讀44%(513字),剩餘56%(6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