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再也看不見越來越多的孩子,而債務卻以驚人的速度攀高,年輕的人們決絕地奔向遠方以覓求光明的未來,移民則潮水般湧進來填補勞力短缺的空檔,而更爲複雜的族羣融合及其社會政治衝突接踵而至;經濟的區域差異在拉大,基礎設施落後,政治向右猛轉,社會犯罪增加,幫派勢力蔓延……曾經的美好與浪漫似乎正在被吞噬掉,一個似正被淡然遺忘的國家——義大利,它濃縮了歐洲的歷史,並預示著暗淡的前景。
上世紀70年代,義大利的生育率約爲每名婦女2.5個孩子,這一數字確保了穩定和不斷成長的人口。戰後的工業繁榮推動了成長和繁榮,這一時期正是義大利的經濟樂觀時代。時至今日,義大利的生育率已降至1.24,已不足於維持穩定人口所需的2.1閾值。2022年,義大利的出生人數不到40萬,創下了歷史新低。對於一個人口近乎6000萬的國家來說,出生率屢創新低,確實令人不安;於此同時,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4%,並不斷攀升。曾經充滿年輕人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的遊樂場已經空空蕩蕩,充滿活力的街道也變得靜悄悄,義大利的人口定時炸彈正嘀嗒作響……
人口結構的變化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深深植根於義大利過往一個世紀的社會、經濟、文化及宗教的長期演變。歷史上,義大利主要基於農業社會,大家庭是常態,是其社會結構的主幹,也是經濟活力的源泉所在。新生兒是經濟未來,是社會財富,孩子們在農場幫工,貢獻於家庭收入。天主教會擁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它倡導大家庭,宣稱人丁興旺是一大福報。然而,隨著工業化的到來,農業經濟弱化了,而擁有大家庭的經濟意願也隨之弱化了。家庭撫育子女的財務成本不斷飆升,據義大利當前估算,養育每個孩子至18歲的平均支出約爲175,000歐元。後工業化時代,義大利的家庭經濟狀況及其社會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對許多義大利人來說,尤其在經濟停滯的背景下,生育子女成爲一大奢侈,而非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