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外對話

中國氣候投融資試點覆盤:有進展、有特點、有挑戰

姜夢楠:中國各地氣候投融資試點的項目已經超過 1500 個,但在氣候適應、社會資本投入以及項目標準等諸多方面問題待解。

在中國的西南重鎮重慶,一家當地的能源企業向中國銀行成功申請了4.7億元的貸款,用於由發電、製冷和供熱三大系統構成的冷熱電三聯供(Combined Cooling, Heat and Power)的能源站。由於該項目可以提高周邊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其貸款屬於氣候投融資,融資利率大大低於市場水準。項目負責人表示,按利率降低1個點算,融資成本一年能減少400多萬元。

這一優惠的項目融資,發生在全國首個專門爲氣候金融打造的「政銀企」平臺上。該平臺受到當地環保部門監管,有投融資需求的企業和銀行都可以入駐。在這裏,希望申請資金的企業可以提交資料,經環保部門對項目減排量預估審覈後進入項目儲備庫。而入駐的銀行則會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在項目庫中選擇合適的項目投資。

2020年10月,在中國宣佈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久後,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和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提出要通過投融資來支持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並提到要首先在地方上開啓氣候投融資試點。重慶的「政銀企」就是試點的一個平臺。

您已閱讀10%(470字),剩餘90%(41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