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隱債化解中的產權保護與市場出清

梁巖:房地產市場走過長週期拐點後,地方財政問題開始暴露。加強產權保護有利於長期中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加速「殭屍平臺」出清,推動復甦。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走過長週期拐點之後,地方財政特別是隱性債務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這與土地價格和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地產相關收入稅收明顯下滑、以及房地產低迷拖累經濟復甦等多方面因素直接相關,但是面對債務違約的壓力,地方似乎並不太願意採用大範圍出售資產、縮減支出、減少編制的方式來解決債務問題,而是採取各種手段騰挪轉換,避免實質的「出清」——這種行爲可能對中國經濟避免走上「日本式」長期停滯道路產生不利影響。

筆者以爲,除了衆所周知的期待中央政府救助、地方政府預算軟約束問題之外,對社會資本產權保護不利、侵犯第三方權益用以化解債務也減少了出清的壓力。就筆者看來,加強產權保護不僅僅有利於長期中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在短期也有加速「殭屍平臺」出清,推動經濟儘快復甦的作用。

市場化與法治化的化債

您已閱讀13%(342字),剩餘87%(22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