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經濟人

中國最早的紙幣如何導致大通膨?

徐瑾:通膨伴隨了人類的文明史,而紙幣的誕生,使得通膨上升到了火箭速度。中國宋朝就曾經有這樣的案例。那麼,金融創新如何才能真正造福大眾?

通膨伴隨了人類的文明史。在金屬貨幣時代,通貨膨脹幅度還好,因爲即使是賤金屬,也有製造成本,但是紙幣的誕生,使得通膨的速度,上升到了火箭速度。這並不是現代纔有的故事,而是古老的掌故,中國古代宋朝就曾經有這樣的案例。

很多人都以爲中國金融過去很落後,其實未必如此,最早的紙幣就來自中國宋朝,也就是北宋交子。交子最初來自民間,故事是這樣的:北宋年間的四川16家富戶,聯合發行了私人票據。所以,《宋史•食貨志》就說「交子之法,蓋有取於唐之飛錢」。有人在《徐瑾經濟人》問我,宋代經濟很發達,但是交子爲什麼會在四川發生?這是個好問題。紙幣這種領先世界的金融創新,之所以沒發生在覈心地區,而發生在四川,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源自當地茶葉和馬匹等貿易的發達,另一方面也與當地鐵錢的笨重有關。換言之,物理上的落後,使得金融上的創新需求以及落地速度都變得迫切。

隨著民間交子的發展,這一創新,就開始步入官家視野。這也是很典型的故事,往往是在得力地方官的幾番推動之下,民間創新走向殿堂。最終,大宋朝的官方交子應運而生。宋朝仁宗天聖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開始,宋朝正式發行交子紙幣,數量爲188萬貫。貫是宋代貨幣的單位。交子的式樣,也有了統一規定。除了紙張版式特製之外,朝廷規定僞造交子與私造交子紙幣都是重罪,此後兩年一次的發行額度都是125萬貫多點。

您已閱讀23%(562字),剩餘77%(18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