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應對下一場大流行病需要徹底變革

賴比瑞亞前總統瑟利夫:各國領導人必須將大流行病風險視爲關乎生死存亡,是極少數能夠在幾天內改變世界的威脅之一。

本文作者是賴比瑞亞前總統、諾貝兒和平獎得主、全球老年領袖團體「元老會」(The Elders)成員

近10年前,當埃博拉病毒(Ebola)在賴比瑞亞出現時,我們在抗擊這種病毒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工具,也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支持。整整九個月後——感染已蔓延到西非以外,而我已直接向歐巴馬(Obama)總統和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發出呼籲——聯合國系統纔開始全面回應。國際回應,加上社區團體的不懈努力,幫助遏止了埃博拉病毒,但在那之前,這種病毒已在西非奪走了1.1萬餘人的生命。之後,我們仍然沒有獲得有許可的疫苗或治療方法,整個地區也沒有獲得開發疫苗或藥物的技術。

那本來應該是一個「永遠不再(重演)」的時刻。藉助全球範圍的新聞報導,所有國家都應該看到病原體可以在幾小時內跨越國界傳播。政治領導人應該把針對大流行病的準備工作列爲一個優先事項。應該發揮聯合國團結世界的價值。北半球國家本應重新考慮應不應該囤積營利性疫苗和其他醫療技術。

您已閱讀21%(419字),剩餘79%(15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