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關於中美兩國經濟運行趨勢的判定上,美國白宮、媒體以及企業界方面傳遞出一系列的頗爲混雜甚至相互矛盾的資訊。
不久前,美總統拜登以高失業率等經濟挑戰爲由,將中國稱爲定時炸彈。然而,他卻表示希望與中國建立務實的關係,強調美國目前正處於觀察階段。這就很容易爲外界理解爲白宮只是在表達其針對中國經濟的特定情緒。於此相呼應,美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評估與拜登總統的類似觀點相一致。8月14日,葉倫在一次演講中對中國經濟運行作出了負面評估。她對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及其對鄰國的潛在溢位效應表示擔憂,而在承認美國儘管存在某些經濟風險的同時,但對美國經濟的整體健康狀況持樂觀態度。葉倫認爲,美國經濟仍然走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
按照葉倫的這種說法,如果中國的經濟放緩產生如此重大的全球影響,歐盟、日本和南韓等國家在與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合作方面可能會更加謹慎,葉倫或正鼓勵其他國家將重點從中國市場轉移到美國。與葉倫表達此一看法,相同步的是,美國有關行政當局正以其行政命令的方式發佈針對中國技術進口實施限制。有人猜測關於葉倫的動機,她的批評立場旨在團結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共同努力,遏制中國在高科技行業的進步。葉倫的言論反映了西方關於減少中國風險所謂「去風險化」的政策主張。
您已閱讀21%(530字),剩餘79%(20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