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收入國家,消費者價格通膨率正處於40年來未見的水準。隨著通膨率不再低,利率也不再低。「長期低」利率的時代已經結束,至少目前是這樣。那麼,爲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這將是一個持久的變化嗎?政策應對應該是什麼?
過去20年,國際結算銀行(BIS)提供了一種不同於大多數其他國際組織和主要央行的視角。它特別強調了超寬鬆貨幣政策、高債務和金融脆弱性的危險。我同意這一分析的某些部分,而不同意其他部分。但其常常不爲人所信的災難預言一直值得人們深思。這一次,它的《年度經濟報告》(Annual Economic Report)也提供了對宏觀經濟環境的寶貴分析。
該報告將近期的經歷總結爲「高通膨、經濟活動表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以及金融體系出現嚴重壓力的初步跡象」。它指出,人們普遍認爲通膨將會消失。與此相反,該報告則指出,在高收入國家,消費籃子中年價格漲幅超過5%的商品所佔比例已超過60%。它還指出,在這輪通膨中,實際工資大幅下降。報告斷言:「指望工薪階層不會努力趕上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如果企業利潤受到擠壓,勞動者可以在不推高通膨的情況下彌補部分損失。然而,在當今富有韌性的經濟體中,分配鬥爭似乎更有可能發生。
您已閱讀27%(517字),剩餘73%(13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