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展覽

邱岸雄:萬物有靈,殊途同歸

範庭略:邱岸雄表示,新媒體創作的突破源於「虛擬與現實的矛盾糾纏的描述」。他的作品能夠讓人認真思考逆境和韌性。

正如他跟我在播客裏面說的的那樣,新媒體創作的突破源於「虛擬與現實的矛盾糾纏的描述」。中國藝術家邱岸雄經常拒絕被視爲「畫家」,理由是藝術家不應該被要求代表除他們的藝術之外的任何事物。然而,邱岸雄作爲一名藝術家的作品確實讓人認真思考逆境和韌性。障礙與妨礙,他們也可以受到啓發。觀看美劇《超感8人組Sense8》,欣賞劇中全世界各地突然成爲超感者的八名陌生人,在那些觀看了難以想像的豐富畫面的觀衆都會發現,他們之間在心理與情感上所產生的連接,都很少出現很多科幻影視作品中。但是,藝術是一種異類活動。在某些情況下,壓迫只會扼殺藝術表達;在其他情況下,它可以作爲它的強制空間。通常,這兩件事會同時發生,或者對不同的人來說會有所不同。

而對於邱岸雄這樣一位藝術家來說,他一直要像人一樣寫作。他的WeChat公衆號每次都會洋洋灑灑肆意談論各種被異化的藝術話題,這與當前作品實踐的風格大相徑庭。因爲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他一直覺得藝術的表現不應該是太過迂腐的清教徒,應該是多樣化。當他在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開始教授藝術課的時候,他決定將藝術作爲藝術來教授,而不是作爲經過編碼的政治漫畫或圖片中的社會歷史來教授。他放下了他的專業知識,他放下了年輕時隱藏在背後的懷疑。在他和學生之間,在他和藝術之間,在畫室裏的他和他獨自一人之間,他沒有留下任何稀鬆的幕布或安全網。他開始說話開始大量撰寫文章,他不知道還能怎麼說,就好像一個人在漫步一樣。

現在可能很難回憶起來,在目前看到的研討會對許多藝術的來源感到昏昏欲睡的時候,他的新媒體作品看起來多麼充滿幻想和大膽,它似乎是一種自發的旋風,藝術家成爲自然而不是僅僅爲它服務。在2007年開始創作《新山海經》系列作品的時候,他就直接選擇切入當下的社會現實以及各種國際政治的議題,從環境的退化到過度發展,從人類帝國主義到現代工業文明與地緣政治帶來的各種利益衝突,他都選擇了用電腦語言將傳統水墨的風格呈現在動畫這種新媒體的形式之上。

您已閱讀23%(815字),剩餘77%(26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