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下同)6月1日以來,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明顯主動,俄烏雙方攻防明顯激烈,拖了近半年的戰爭僵局明顯鬆動,出現一些新資訊、新跡向,但大戰略、大趨勢難以撼動。
一、烏軍實施全面反攻。約從5月22日開始就有小規模進攻,戰術意圖是不斷試探俄軍防守薄弱環節,由於戰事進展不順,至少兩週不承認展開籌備半年的反攻。6月9日,普丁率先在索契確認,「烏克蘭軍隊發起了反攻」,「已經投入了其戰略預備隊」。6月10日,澤倫斯基終於在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舉行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承認,「正在進行反攻和防守」,拒絕透露任何細節。客觀描述,烏軍5月下旬是區域性試探,6月上旬是全面反攻,同時反證美軍、北約的情報和監控,至今未發現俄軍防禦的硬傷。這場仗必須打,對西方鉅額援助有個交代,勝負直接關聯隨後雙方和平談判的籌碼和地位。
二、炸壩傾向於烏軍所爲。6月6日凌晨2時左右,赫爾松地區卡霍夫卡水壩被擊毀。這不是誤擊,巡弋飛彈戰鬥部小,如果命中兩側重力壩炸不垮,正好命中水壩中間脆弱的洩洪口,可見精心策劃、精確突襲。俄烏都迅速咬對方擔責,筆者更傾向於是烏軍徑自發射飛彈、宣示全面反攻的標誌性事件,北約既不會同意也不會譴責這類行動,理由有四:其一,從開戰16個月的表現看,俄軍戰鬥風格是粗而蠻,烏軍戰鬥風格是陰而狠,炸穿北溪1號和2號管道、普丁70歲生日前襲擊克里米亞大橋、無人機襲擊莫斯科,與突襲水壩的戰鬥風格一致;其二,炸壩前烏克蘭控制的聶伯河中游水庫突然放水,升高下游卡霍夫卡庫容水位,炸壩後仍未停止放水,加劇下游洪災;其三,目前西方大國中,只有德國明確指責是俄軍所爲,軍事情報實力最強的美英至今保持沉默,反證沒有足夠證據支撐是俄軍炸壩;其四,俄軍不會用放洪水攔烏軍的招術,已籌備積極防禦半年,就等烏軍先反攻,頂住了迅速反包圍,聚殲烏軍有生力量,擴大佔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