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至今,儘管烏克蘭承認,在戰爭結束前,烏克蘭不可能加入新的國際聯盟。但從去年至今,從看起來遙遙無期到現在近在咫尺,美國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態度轉變很快,烏克蘭加入北約似乎已是八字差一撇: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戰爭結束)。萬一烏克蘭反攻失敗,輸了呢?難料北約是否會臨陣吸收烏克蘭,共同對付普丁。這聽起來雖然不可思議,可北約對烏克蘭的底線一退再退,靈活得如同沒有底線。
7月11至12日,北約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高峯會議,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路線表是關鍵內容。如今最猶豫不決的國家是美國和德國,最堅決的除了英國,還有布加勒斯特九國(保加利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都屬於前蘇聯集團)。這些國家發表布聯合聲明說:「我們期望在維爾紐斯把與烏克蘭的政治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並啓動一個新的政治軌道,一旦條件允許,將協助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
中國媒體裏的「北約東擴」一詞,英文裏叫Enlargement of NATO,即北約擴張。北約要是沒事幹,不擴張,說明世界太平。普丁入侵烏克蘭之前,北約曾是那個狀態,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說北約「腦死亡」了,因爲養著一個沒有敵人的軍事聯盟,閒著荒。去年俄羅斯總統普丁一動武,北約找到了最大的存活動力,過去一年成員國頻繁開會,北約祕書長史托騰伯格雖然名氣無法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相提並論,可也是媒體裏的重要人物。
您已閱讀24%(600字),剩餘76%(19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