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張力持續加增,去全球化的趨勢仍在繼續,應對全球氣候危機需要的集體行動難上加難。疫情導致國家間的隔離和疏離、俄烏衝突帶來相關各方的對抗與角力、中美關係呈現自1979年建交以來最爲緊張的局面,造成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排放體之間的合作匱乏等,所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世界充滿動盪不安。這也給全球氣候治理帶來更大的挑戰,因爲應對氣候問題所需要的信任與合作在當下變得尤其困難。
最近一個月,中國在氣候外交方面的活動頻繁,不僅在《中法聯合聲明》中有諸多兩國氣候合作的切實內容,還與巴西簽署《中巴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高層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杜拜大會候任主席蘇爾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會談中均有提及在氣候變化方面加強對話和合作。在當今複雜動盪的地緣政治環境中,中國的氣候外交活動明顯有助於增進歐洲、拉美對中國的正面認知。同時,通過積極投入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氣候外交以及多邊合作,中國可以爲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活力與動力。
自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以來,中國重視雙邊氣候合作,在中美關係緊張期間氣候議題依舊是雙方努力維持合作的」安全地帶」,雖遭挫折至今仍未完全」沙化」。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堅持在國內與國際兩個層面重視氣候問題,希望通過雙邊或多邊氣候外交在國際氣候治理層面找到合作空間並貢獻力量。筆者認爲,中國積極投入雙邊和多邊氣候外交,有助於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氣候政策與行動。當中國在氣候問題上的作爲與成就被外部世界看見並認可,會形成良性互動,中國氣候乃至全球氣候治理都將因此受益。
您已閱讀17%(635字),剩餘83%(31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