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奢侈品

歐洲新成功故事:有高奢,沒有高科技

夏爾馬:在西方資本主義面臨諸多難題之際,基於一些可追溯到17世紀的工藝來建立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一種倒退。

本文作者是洛克菲勒國際公司(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董事長

歐洲股市因全球奢侈品銷售繁榮而得到很大提振——對於該地區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則好訊息。儘管如此,這個成功故事也提出一個麻煩的問題:歐洲是否太依賴於這個被許多人視爲墮落的標誌的產業?

拿歐洲和美國比一比:在美國,過去12個月,10家最大科技公司貢獻了65%的股市回報——這本身也是令人警惕的產業集中的跡象。歐洲的類似集中跡象甚至更令人擔憂。在歐洲,包括路威酩軒(LVMH)和法拉利(Ferrari)在內的10大奢侈品股票貢獻了30%的回報——這是自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比例。

您已閱讀17%(274字),剩餘83%(13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