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倫理

潘隆斐:爲什麼中國開始重視科技倫理?

王英良:北京大學學者潘隆斐受訪認爲,中國正在注意到高科技應用中可能潛藏的風險,自主做好科技倫理的治理工作。

編者按:本文爲作者主持的「中國學者百人百訪」系列的第七篇。

潘隆斐是筆者的新朋友。潘老師在北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是北京大學與劍橋大學聯合培養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講師,兼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學文化專委會祕書長,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創新戰略專委會副祕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爲科學技術與社會、科技倫理。潘老師對科技倫理與政策有著獨到的見解,本次訪談以科技衍生的倫理挑戰爲主線,分析中國在這一議題上的政策、動向和選擇。

以下是對潘隆斐老師的訪談實錄:

您已閱讀7%(229字),剩餘93%(30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