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資

金錢能購買快樂麼?

伍治堅:金錢和快樂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兩篇同樣高質量的研究,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到底哪個結論才更有道理?

更多的金錢能不能帶來更多的快樂?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在很多人看來,有更多的錢,可以購買更大的房子和車子,可以不用看老闆的臉色,想辭職就辭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也爲社會上瀰漫的拜金主義氣息感到不安,擔心我們的孩子被消費主義洗腦,並經常提醒他們:金錢不等於快樂,快樂並不是想買就能買到。

那麼金錢和快樂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關於這個問題,最近二十年比較有影響力的一篇研究,來自於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和迪頓。在他們倆合作的一篇研究(Kahneman and Deaton, 2010)中,作者在收集了45萬份調查問卷後總結得出,當一個人的年收入達到並超過7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51萬)以後,再多的收入就無法給他帶來更多的快樂了。這篇研究的影響力巨大,被全世界各種媒體和作者援引。絕大部分讀者應該都沒有讀過原文,只是記住了75,000美元這個關鍵數字。事實上,該研究原版的結論是這樣的:

您已閱讀14%(407字),剩餘86%(24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