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臺灣

柯文哲的「九六共識」

林原:「九六共識」的提出,表明柯文哲與國民黨在兩岸立場方面分歧加大(也可說「共識弱化」),「藍白合」難度會更高。

2024臺灣大選,除國民黨與民進黨繼續對陣外,臺灣民衆黨也會扮演特殊角色。藍綠兩黨在兩岸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甚至可說針鋒相對,而白色力量代表、民衆黨主席柯文哲的兩岸政策不同於藍綠,有自己特色,值得深入分析。這涉及臺灣第三勢力能否在兩岸關係上真正走出「第三條道路」,以及能否提出真正趨向中道的兩岸論述。

3月31日,民衆黨在網上發佈了柯文哲在黨內共識營的演講,較爲深入談到「九六共識」等議題。在訪美前的這次演講中,柯文哲提出如下看法:臺灣沒有「九二共識」,只有「九六共識」;1996年第一次直選總統時,臺灣主體性就建立了;等等。所謂「九六共識」,與柯文哲的臺灣「近代」三階段論相聯繫:1949到1996年是第一階段,在此期間發生了臺灣民主化運動,在其末期出現了藍綠對立;1996到2016年是第二階段,也是臺灣主體性確立階段,這一階段每次投票都會強化臺灣主體性;2016年後是第三階段。這種三階段論,並未將1988年李登輝上臺或2000年政黨輪替作爲劃時代事件。而過去陳水扁的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將李登輝時代稱爲「中華民國在臺灣」,2000年政黨輪替後進入「中華民國是臺灣」階段。

以前綠營呂秀蓮就提出過「九六共識」。2010年2月,她在專訪當時的總統馬英九時,指出應以「九六共識」替代「九二共識」。她認爲1996年因總統直選而具劃時代意義——這一點柯文哲與她一致。呂秀蓮還以爲,這標誌臺灣已是主權實質獨立國家——而柯文哲的「臺灣主體性」之類表述相對模糊,這算是他與呂秀蓮差別所在。2010年呂秀蓮提出「九六共識」,意在凝聚臺灣人民的國家認同,並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等。而柯文哲此時談「九六共識」,也帶有否定「九二共識」等目的。不過,柯文哲並未提及他的「九六共識」受到呂秀蓮影響。

您已閱讀35%(741字),剩餘65%(13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