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一向言論引人關注的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關於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後的主權和領土問題的評論,引發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外交風波,最後需要中國外交部和盧沙野所領導的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開和他切割,稱他的言論不是中國外交部的「正式說法」、不代表中國駐法國使館。
實際上對盧沙野來說,引發類似重大爭議和外交風波的言論遠不是這一次,單從行爲上看,他應該屬於中國官方號召的「敢於鬥爭」的範例了。可是中共號召的「敢於鬥爭」後面還有四個字:「善於鬥爭」。中共領導人「二十大」報告中的完整表述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而且事實上,「敢於鬥爭」的前提是一定要「善於鬥爭」,否則用中共黨史的表述語言說就是「盲動主義」。因此,只有「善於鬥爭」,方可「敢於鬥爭」。
駐外使節的職責是什麼?
您已閱讀15%(327字),剩餘85%(17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