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現在已經很少教經濟史了。這實在有些遺憾,因爲它比那些獲得諾貝兒獎的經濟學理論論文能更好地指導政策制定。於是這導致我們每兩代人左右就必定會重複嚴重的政策錯誤。在英國,特拉斯(Truss)政府未能研究1972-73年的「巴伯榮景」(Barber Boom),而世界各國央行可以說也未能從1973年和1980年的油價衝擊中吸取教訓。
斯蒂芬•D•金(Stephen D King)這本可讀性強、資訊量大的書提供了一劑受歡迎的解藥。它的標題很應景。我們的確該談談通貨膨脹,尤其因爲它的發生是任意的。它懲罰節儉,獎勵揮霍。它使規劃變得困難。它使政府能夠耍花招,通過凍結起徵點來徵收隱形稅,並對其僱員進行實際減薪。
金回顧了兩千年的通膨史——從羅馬皇帝戴克裏先(Emperor Diocletian)降低貨幣成色使之貶值,到美聯準(Fed)在2021年決定允許通膨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的「核心目標」——是有啓發意義的。貨幣很重要。貨幣印得太多,往往就會發生通膨。但遺憾的是,貨幣數量與通膨的相關性並沒有高到使貨幣主義——嚴格控制貨幣供給——成爲一種有效的政策指導。
您已閱讀25%(476字),剩餘75%(14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