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能源

Lex專欄:對俄禁令爲何沒有提振歐洲煉油商股價

今年2月起,歐盟禁止俄羅斯海運柴油進口,一度令人擔憂供應緊縮,但柴油價格和煉油利潤率不升反降。這是怎麼回事?

烏克蘭戰爭之前,歐盟依賴俄羅斯供應柴油和天然氣。今年2月5日起,歐盟禁止俄羅斯海運柴油進口。這引發了關於供應緊縮的預測。實際上,柴油價格和煉油利潤率下降了。這與直覺相悖。

歐洲自己生產的柴油不能滿足需求。整個大陸存在每日約140萬桶的結構性短缺,而產量約爲500萬桶。俄羅斯柴油曾經填補一半的缺口。任何供應中斷都應該會提振當地柴油價格和歐洲煉油廠的股價。這些煉油廠包括芬蘭生物柴油精煉商耐思特石油(Neste Oil)以及西班牙的雷普索爾(Repsol)。結果沒有出現上漲。

然而,油輪航程延長了。俄羅斯石油企業向拉丁美洲和非洲發送更多供應,而歐洲用來自亞洲和中東的柴油取代從俄羅斯的進口。自2月禁令生效以來,波羅的海成品油運價指數(BCTI)已上漲68%。

您已閱讀43%(327字),剩餘57%(4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