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跨境電商會成爲中美貿易戰的下一個焦點嗎?

李瀚明:未來針對跨境電商這一行當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限制和監管。整個跨境電商行業都必然在2023年遭到更加頻繁的審視和逆風。

最近有一個比較熱門的新聞和一個比較冷門的新聞——熱門的新聞是某家短影片應用的執行長被叫去美國國會開聽證會;冷門的新聞是美國最近出現了一些針對某家中國跨境電商服裝巨擘的聲音。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剛好構成了中國網路業態的兩面影響——短影片應用直接影響了「老外」的精神生活,而跨境電商應用則影響了他們的物質生活。

熱門的新聞毋庸多言,我們還是先介紹一下冷門的新聞。爲了在方便旅客的同時降低執法成本,世界上大部分的海關對於以郵件或者快遞形式進境寄給個人的物品,都設有較爲簡化的通關程式。例如,中國海關對於郵寄進境物品,以「行郵稅」代替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三項稅收,並對每件價值不超過50元人民幣的物品免於徵收行郵稅。歐盟也有類似的法律——對150歐元以下的物品免徵關稅。

這種簡化的通關程式在美國被稱爲「De Minimis value」(De Minimis意爲「瑣事」)。美國2015年通過的《2015年貿易促進和貿易執法法案(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 of 2015)》(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19/1321)規定每個人每天(對,每天)可以進口800美元的貨物而無需繳納關稅。當時,爲了防止有人鑽空子,法律還特別規定,說「將單一訂單或合同的商品分開運送不在此列」。

您已閱讀24%(598字),剩餘76%(18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