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種「西北暖溼化將使中國重回盛唐」的敘事在網路上流傳起來。這種說法認爲,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益處——中國歷史上氣候溫暖的時期都對應著經濟繁榮的時期,當前出現暖溼化現象的西北地區,就是受益於氣候變暖、環境向好的證明。
中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沙漠和戈壁廣泛分佈。由於長年氣候乾旱,西北平均年降水量在300mm左右。不過,隨著全球平均氣溫逐漸上升,人們發現這些地區似乎降水量變多了,甚至出現了暴雨和洪澇事件。氣象數據顯示,20世紀後半葉,西北地區氣溫上升1.0℃,上升速率達0.2℃/10年。1961-2018年間,西北地區夏季降水也呈現出明顯的增加趨勢,並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了由少到多的年世代轉變。
這是否意味著西北地區是氣候變化的「受益者」?網路上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爲,暖溼化將帶來重大利好,增加西北地區的徑流量,並提高西北地區的糧食產量。但科學家指出,雖然西北地區存在暖溼化趨勢,但不足以改變現有的氣候格局,最多只是對乾燥氣候有所緩解。而對當地農業來說,已經種植的耐旱作物產量和品質有可能會下降,暖溼化帶來的病蟲害也可能會增多。
您已閱讀15%(465字),剩餘85%(26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