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健康

Lex專欄:中國製藥行業的大問題

上了美國的黑名單將會打擊銷售和採購,但真正的問題出在不斷萎縮的市場。前景艱難,而這個板塊的本益比卻奇高。

在中國,矽谷銀行(SVB)的直接客戶大多是生物科技企業。有人會嘲諷說,可見這家美國銀行願意招攬連中國本土銀行都會小心提防的客戶。矽谷銀行倒閉讓風險顛倒了過來,直到美國當局宣佈會保障存款安全。但是,比起企業把錢存在哪裏,看跌中國生物科技及其他製藥企業有更根本的原因。

本月早些時候,華盛頓方面將中國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集團(BGI)下屬的兩家公司列入一份貿易黑名單,聲稱這兩家公司從事基因分析的成果被用於壓制少數族裔。華大集團否認這種說法,聲稱其恪守商業倫理。

上了黑名單將使華大集團難以採購美國物品,也可能導致其他國家的客戶不願與其有業務往來。先前得益於各國對新冠病毒檢測的需求激增,華大集團擴大了海外業務。在新冠疫情最嚴重時,海外市場銷售額接近佔到其營收的三分之二。

您已閱讀48%(335字),剩餘52%(3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