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普丁vs.西方》:西方對普丁態度的轉變歷程

何越:BBC的這一紀錄片展示了西方與普丁十年的心路交織,從對普丁佔領克里米亞無法達成共識,到各國決心與普丁治下的俄羅斯一刀兩斷。

BBC最近播出了五集紀錄片Putin vs. the West,從十年前俄羅斯侵佔克里米亞和轟炸敘利亞開始講述,前三集通過對各國領導人(澤倫斯基、卡麥隆、梅、強森、歐蘭德等)的採訪,展示了2022年2月24日普丁最終進攻烏克蘭之前的歐洲、北約、美國與普丁十年的心路交織——從對普丁佔領克里米亞無法達成共識,到普丁最終進攻烏克蘭,才最終令歐盟各國上下一心,完全確認普丁此人行動無上限,對歐洲各國安全(除白俄羅斯以外)均是隱患,情願犧牲短暫的經濟利益,放棄依賴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與石油,也要與普丁治下的俄羅斯一刀兩斷。

早在十年前,普丁將俄羅斯民主框架改造成爲其專制機器,於2012年第三次參選總統選舉並勝出,隨後,總統任期由法定的四年延長爲六年,普丁於2018年再次當選。本應在六年後的2024年走人,但在2021年4月,他簽署了他可以繼續連任兩屆俄羅斯總統的法令——即他可以擔任總統一直到2036年。

現在人們都抱怨,9年前(2014年)普丁佔領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時,西方對普丁沒有及時懲罰,令普丁認爲歐洲不願放棄其對俄羅斯廉價天然氣的依賴,歐洲國家一片散沙,無法對俄羅斯達成共識,故此敢於再闖紅線,最終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主權國家烏克蘭,用強森在紀錄片裏的說法說就是,「普丁要再建俄羅斯帝國」。

您已閱讀18%(551字),剩餘82%(24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