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以受害的名義擴張——亞歷山大•杜金思想述評

成朝庭:杜金實際上是用受害者作爲修辭術來表達俄羅斯歷史上根深蒂固的擴張主義、帝國主義和沙文主義傳統。

普丁的大腦?

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烏克蘭戰爭,無疑是一場重大事件,已經對當今世界秩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俄羅斯總統普丁爲何執意發動了這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儘管有多種因素需要考慮,但普丁信奉的意識形態必然扮演了極爲重要的角色。那麼,是誰用何種方式給他提供了此戰的意識形態理論基礎?

在網路上和學術界中,關於亞歷山大•杜金(Alexander Dugin)的討論由來已久,自2014年普丁吞併克里米亞後更是有增無減。有一種說法在全世界廣泛流傳,即「杜金是普丁的大腦,普丁是杜金的身體」。這最早來自於2014年3月31日美國《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普丁的大腦:亞歷山大•杜金和普丁入侵克里米亞背後的哲學》(Putin’s Brain:Alexander Dugin and the Philosophy Behind Putin’s Invasion of Crimea)。從此這個說法不脛而走,使人們普遍相信杜金對普丁有巨大的影響。但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Anton Barbashin後來說,此文原來的標題並非如此,是《外交事務》編輯爲了傳播需要而修改的。杜金是否真的就是普丁「大腦」?此說值得商榷,但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杜金的著作,再對比普丁的政策和演說,比如他在入侵前夕發表的全國講話,就會發現杜金的思想和普丁的言行確有高度吻合之處。不過也有一種意見認爲,不是杜金影響了普丁,而是杜金迎合了他,即杜金作爲一個學者,把普丁的想法做了更加理論化和系統化的闡述。

您已閱讀11%(655字),剩餘89%(52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