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華虹爲中國晶片戰略帶來希望

在美國對尖端晶片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後,中國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國內半導體供應鏈,而專注於成熟製程的華虹可能因此得到重視。

相對於中國的國家冠軍企業中芯國際(SMIC),總部同在上海的代工晶片製造商華虹半導體(Hua Hong Semiconductor)長期扮演次要角色,但美國對先進技術的限制以及北京方面對晶片自給自足的渴望使其站到聚光燈下。

已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第二大晶圓代工廠上月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將在側重於科技股的上海科創板(Star Market)進行25億美元的二次上市。大部分募資所得將用於升級和擴建其生產設施。

華虹缺乏尖端技術近來被證明是一個福音,而不是障礙。該公司在11月舉行的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它基本上沒有受到美國行動的影響,因爲它生產的晶片比最新的微處理器要老幾代。

您已閱讀16%(286字),剩餘84%(14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