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中國如何爲氣候「損失與損害」做出貢獻?

尤曉鶯:專家表示,由於中國面臨向各國支付氣候相關損害賠償的壓力,大量的非資金捐助可能有助於展示其領導力。

多位專家告訴中外對話,中國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氣候脆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與損害。他們表示,人道主義援助、債務減免、技術轉讓和知識共享是可以做或做得更多的貢獻形式。

專家們還預計,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和發達國家一起向最近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設立的新損失與損害基金支付款項。大家拭目以待中國打算如何爲議程做出貢獻,哪怕是採取非資金形式的援助。

其中一位人士表示,如果中國能夠提供「大量」非資金捐助,將有助於展示其在國際氣候外交中的領導地位,並向發達國家施壓,要求它們提供資金。

您已閱讀8%(242字),剩餘92%(26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