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塵埃落定,共和、民主兩黨各有斬獲,前者控制衆議院,後者控制參議院。雖然之前輿論預測的「紅色浪潮」沒有出現,就此而言,民主黨是小輸即贏,共和黨是小贏即輸,但對有志於再次競選總統的共和黨「造王者」、前總統川普來說,這次期中選舉更是對他個人動員能力的檢驗。對現在出現的這個結果,人們普遍認爲,川普魔力不再,選民正在拋棄他。
按照美國期中選舉執政黨一般會輸掉兩院,特別是在衆議院會以大比分失去控制權——這在過去幾十年很少出現例外——的規律看,此次民主黨是在總統拜登的民調支持率一直徘徊在低位,通貨膨脹高企的情況下,只以幾個席次之差失去衆議院多數黨控制權,確實讓人頗覺意外。媒體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之前保守派大法官對墮胎權的否決,還是在這次選舉中被民主黨拿來作爲動員選民支持本黨議員候選人的議題,起到了效果;二是川普的助選以及他過早暗示參選總統,反而起了減分作用。川普在選舉前夕表示11月15日有重大決定要宣佈,過早暴露自己參選2024年總統的企圖,激起選民特別是民主黨支持者的擔憂甚至恐懼。觀察家們分析2020年美國大選拜登獲勝的因素時,指出很多人不是因爲喜歡拜登而支持他,而是討厭川普而把票投給了拜登。現在這些選民不想再看到川普入主白宮,尤其不願看到國會山莊暴亂那一幕重現,民主黨也借之鼓動選民特別是支持者出來投票給本黨候選人。
選舉結果表明,受川普背書的共和黨候選人,無論是國會議員還是州長和州務卿,在幾個關鍵的搖擺州都落選,的確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選民對川普投下的不信任票。雖然共和黨的初選在國會兩院以及州一級重要職位勝出的569名候選人裏,有超過半數否認或質疑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而這些候選人幾乎分佈於美國各州。川普正是看到共和黨初選的這個「戰績」,纔要自己支持或背書的候選人角逐期中選舉,但結果未能如願,反而有幾個共和黨的候選人因爲和川普拉開距離而當選。鑑於川普一直指控拜登的選勝是通過大面積舞弊偷來的,他推出自己的候選人,指望他們在這些關鍵搖擺州當選,爲的是防止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再次出現他認爲的選票作弊情況。因爲美國各州的計票方式是由州務卿決定的。換言之,川普讓自己的支持者出來競選關鍵搖擺州的州長和州務卿,是爲2024年自己參選總統作鋪墊和佈局的。但現在他們全部落選,說明他這張「名片」已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