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初至今,持續的疫情似乎加劇了全球收入和和財富不平等。世界銀行的研究比較2019和2021兩年的數據,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高通膨和飆升的公共債務水準限制了發展中國家對脆弱羣體支持,也無力爲經濟託底。國家內部,低收入人羣失業和收入損失更嚴重。發達國家在疫情初期的貨幣寬鬆大幅推高了房市和股市,利好富人的財富積累。
這和歷史上幾次金融危機後的情況類似。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新加坡和印尼前10%的人佔有的財富和收入份額顯著上升。一個解釋是,最富有的人從金融市場的混亂中受益,能夠在正確的時間買入優質資產。越富有的人資訊越靈通,也有更多資本支付給金融顧問。
然而,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疫情造成的不平等將是永久性的。2022年,歐美的勞動力就業市場處於過去30年的高點,許多行業面臨勞工不足的局面。工會力量擴張,導致工資普遍上漲,成爲推高通膨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除中國以外的主要央行都在加息,通過拉低房地產抗擊通膨,股市回調,富人的財富縮水。
您已閱讀26%(436字),剩餘74%(12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