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將在危機中得到鍛造,並將成爲應對這些危機的所有解決方案。」在俄羅斯關閉其主要天然氣管道之際,歐洲一體化的設計師之一尚•莫內(Jean Monnet)回憶錄中的這句話在今天仍在迴響。現在這無疑是一場危機。莫內的樂觀觀點是否會得到應驗,我們不得而知。但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攻擊了戰後歐洲賴以建立的原則。必須對他加以抵制。
能源是他發動的戰爭中的一條關鍵戰線。贏得這場鬥爭的代價將是高昂的。不過,歐洲可以且必須擺脫俄羅斯的鉗制。這並不是在低估挑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認爲,以目前的價格計算,貿易條件惡化的損失將相當於義大利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3%,以及德國一年國內生產毛額的3.3%。這樣的損失比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都大。這還不計工業活動受到的干擾以及能源價格飆升對貧困家庭的影響。
能源價格急劇上漲也必然導致高通膨。上世紀70年代的經驗表明,最好的應對措施是像當時的德國央行(Bundesbank)那樣,將通膨牢牢控制住,而不是因迫切想要阻止實際收入出現不可避免的下滑而導致持續的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然而,實際收入的巨大損失加上不夠完全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著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您已閱讀26%(525字),剩餘74%(15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