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通膨、罷工、衰退前景:英國民衆會繼續忍受制裁俄羅斯的經濟代價嗎?

何越:那些既要自由、又要好生活的西方國民,能夠爲了援助烏克蘭,繼續制裁俄羅斯,放棄一點點自己的個人享受嗎?我感覺很難。

近來英國媒體的新聞愁雲慘淡——生活成本驟增,罷工頻起,輿論預言英國在走向經濟衰退。歷經18年,我仍在適應這英國媒體的社會導航與預警功能。因爲大體上英國人生活繼續正常,但受到媒體警告,政府、各種機構以及個人已經開始爲未來可能出現的麻煩尋找出路。當然,媒體恐慌性的言論也許增加了恐慌,擴大了麻煩。自由言論的社會,自由往往在早期帶來麻煩,因爲言論四起,社會各方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找到集體共識。故此,英國的自由有時在初期帶來混亂,但最終能夠使社會各方妥協和解,而非大亂。而美國的自由是否如此?因爲川普的出現,美國社會能否最終妥協而不大亂?我不曉得。

英國的愁雲慘淡,起因是脫歐與疫情,最近又多了個原罪:與美國和歐盟集體經濟制裁俄羅斯。而且最近幾周羣龍無首——新首相究竟花落誰家,結果要在9月5日才揭曉,強森雖然仍然在位,但已經許諾不會就任何重大問題出臺政策。因此,英國所有的麻煩,但凡政府有能力解決的,都要等到9月5日。

整條邏輯是這樣的:因爲歐美英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尤其是急速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導致能源價格上升,推升各種物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指數增高,令各行業僱員開始要求增加工資,如果僱主不能與僱員相互協商妥協,就出現罷工現象,繼續加深經濟困境。

您已閱讀21%(523字),剩餘79%(19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