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已在美國黑名單上的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DJI)正遊說美國國會,試圖阻止一項禁止聯邦政府採購其無人機的法案,以維持在美國無人機市場中的份額。這是一項大膽的嘗試,表明中國企業正有意識地用資本力介入到美國的政治過程中,力圖實現資本對政治的影響力。這一立意契合美國的政治,但對大疆而言,會很難。
大疆是中國頂級、世界一流的無人機製造商,爲實現對美國市場的開拓,聘請了兩家遊說公司——翰宇國際律師事務所(Squire Patton Boggs)和Vogel Group——來說服國會議員不支持《美國安全無人機法案》(ASDA)。該法案禁止美國政府從中國公司或其他被視爲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公司採購無人機。去年,負責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和軍方採購的聯邦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在一項聲明中稱,無人機對政府機構構成監視、盜竊情報和從事破壞活動等獨特的挑戰和安全風險,除了美國國防部認定的可以信賴的無人機廠商以外,取消其他所有無人機的採購合同,這基本堵住了中國無人機參與美國龐大的軍工採買合同的競標資格的可能。中美關係惡化,美國異常擔心中國以投資和貿易等方式對美國實施工業間諜、產品滲透、人力情報和進行不正當競爭等,而出於對中國式政商關係的不信任和擔憂以及對技術安全方面的顧慮,華盛頓方面把槍口對準了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大疆只是其中之一。
在2018年,川普政府將大疆列入「實體清單」,這一黑名單實際阻止了其購買美國技術。拜登去年將大疆列入了「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清單,美國人被禁止投資於該清單上的實體。其實,這是美國產業安全的一種應急措施,但根本因素是對中國的政治不信任。作爲對風險的「預阻」,大疆試圖阻止國會議員採取打擊其在美國業務的努力。《美國安全無人機法案》還將禁止美國地方執法部門使用聯邦撥款採購大疆無人機,這就將中國企業排除在美國政府採購之外。根據追蹤遊說支出的OpenSecrets的數據,自2018年初以來,大疆已經花費近400萬美元。這個資金儘管不算多,但從歷史來看,能在美國採取遊說的中資企業,絕對數是不高的。驅動大疆進行遊說的另一個因素是行業內挑戰者的興起,而且挑戰者並未受到拜登政府的制裁和限制,這相當於大疆面臨著被動的競爭局面。Drone Analyst研究主管大衛•貝諾維茨表示,大疆在美國商用市場的份額已從2020年的62%降至去年的50%,這突顯了該集團面臨的壓力。同一時期,另一家受到較少審查的中國無人機製造商道通智慧(Autel)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從7%增至9%。此外,在美國無人機新創公司集中的大本營加州,不少無人機企業獲得了華爾街資本以及科技創業基金的青睞,正在迅速崛起。這些都可能是大疆潛在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