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重啓與升級

基於本益比做擇時投資靠譜嗎?

伍治堅:金融市場的歷史分析和未來展望,都需要遵從「機率化」思維,即我們只能估計事件可能發生的機率和分佈,但這並不意味著最大機率的結果一定會發生。

大部分股市投資者都會認同:投資股票的回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開始買入股票時的估值。大致來講,買入時價格如果貴了,那麼接下來獲得好的回報的機率不高。反之,如果想要獲得好的回報,那麼最好確保在買入時的價格不要太貴。

如何衡量股票的價格是貴還是便宜呢?

在金融理論和實踐中,有很多不同的標準,其中最常用的指標之一,就是本益比。用股票價格P,除以公司最近一年的盈利E,可以幫助投資者大致瞭解股票估值的高低,並便於他橫向比較不同的公司。

您已閱讀7%(211字),剩餘93%(27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