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鮑伊

月亮和白日夢:走進大衛•鮑伊的百變人生

崔瑩:在紀錄片電影《Moonage Daydream》中,鮑伊的一句話打動人心:「我希望任何人都不會在各自的一生中一成不變。」

6月23日到28日,第29屆雪菲爾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在英格蘭的第四大城市雪菲爾舉行,該電影節是世界三大紀錄片電影節之一。電影節期間放映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35部紀錄片電影,其中最受人矚目的電影之一是本屆電影節的開幕片,即聚焦大衛•鮑伊(David Bowie)和他的創造力的紀錄片電影《月球時代白日夢》(Moonage Daydream)。

該片導演布萊特•摩根擅長執導人物傳記類紀錄片電影,他的代表作包括講述英國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年輕時在非洲研究黑猩猩的電影《珍》、呈現美國歌手科特•柯本真實人生的電影《科特•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等。摩根在電影節期間舉辦講座,介紹了他拍攝《月球時代白日夢》的心路歷程等。

鮑伊去世三週後,摩根主動聯繫鮑伊曾經的經紀人,現在的遺產管理人比爾•茲斯布拉特(Bill Zysblat)表達了希望拍一部關於鮑伊的紀錄片的想法。先前,摩根和鮑伊有過交往,茲斯布拉特記得鮑伊非常喜歡摩根,並且也認可他用非傳記的方式製作一部音樂紀錄片的提議,於是欣然同意。摩根是第一個與鮑伊的遺產管理方全面合作的電影人,這讓他史無前例地接觸到鮑伊留下來的大量資料,包括大量不爲人知的影像資料,以及罕見的繪畫作品、照片和錄音資料等——總共約500萬件物品。這些資料爲摩根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摩根將所有的數字資料上傳到電腦裏,用2年時間觀看素材,總共用5年時間製作出這部令人身臨其境的電影。

您已閱讀21%(593字),剩餘79%(22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