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小布什)從來沒有對他發動的拙劣的伊拉克戰爭認錯,承認那是他的重大過失。21世紀初眼看著信貸泡沫形成和膨脹的央行官員們也沒有認錯,然後乞求保住自己的名譽。那爲什麼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就應該認錯呢?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放棄核能發電,國防支出不足:她作爲德國總理的部分記錄已經像過期的牛奶一樣變酸。但是,永遠不會再擔任公職的人是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甚至是否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不重要。
對那些曾經爲她喝彩的人來說,這一點就不適用。西方自由派人士仍然擁有選票,並且,藉助他們在媒體具備的優勢,擁有帶輿論風向的影響力。重要的是,他們避而不談自己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對「歐洲女王」(默克爾本人並不謀求或喜歡這一頭銜)的追捧。這意味著他們不會從她帶有汙點的政治遺產中吸取教訓。以下總結了其中三個教訓。
共識和妥協本身並不是目的。默克爾的領導風格——而不僅僅是她的信念(記住,她名義上站在中右翼立場)——讓她深受自由派人士的喜愛。她受過的理科訓練甚至被譽爲她的務實主義的基礎,那是一種愚蠢的瞎猜;擁有理學士學位的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從未獲得這種肯定。
您已閱讀27%(521字),剩餘73%(14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