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

我們能從上世紀70年代的政策錯誤中學到什麼?

沃爾夫:上世紀70年代的回聲很響亮:高於預期的通膨,重大的衝擊,越來越疲弱的經濟成長。但不同之處也是很振奮人心的。

通膨高得出乎意料,關鍵的大宗商品生產地區爆發戰爭,實際工資水準下降,經濟成長放緩,人們擔心貨幣政策收緊,股市動盪,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看到的現象。這些也是上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徵。那段時期結束於80年代初。其間,美國冷酷地收緊了貨幣政策,通膨大幅下降,發展中國家爆發了一波債務危機,特別是在拉美國家。其後經濟政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凱恩斯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被埋葬,勞動力市場自由化,國有企業被私有化,各經濟體放開貿易限制。

眼下與那段時期相似到了什麼程度,特別是與上世紀70年代有多相似?又有什麼不同之處?我們能從那時的錯誤中學到什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上週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就探討了這些問題。相似之處是很明顯的,不同的地方也很明顯。最重要的是,有一些錯誤必須避免:不要過分樂觀;不要對高通膨掉以輕心;不要任由脆弱人羣和脆弱經濟體自己去面對衝擊以及它們造成的痛苦的後遺症。

您已閱讀23%(449字),剩餘77%(15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