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面臨高通膨的危險時代

陳功:中國經濟已經處於一種實質上的「去成長化」的狀態。這帶來的效果是,中國將會進入一個以高通膨爲特徵的危險時代。

對經濟成長進行研究,是每一個關心經濟的人必然要做的事,我們也同樣如此。早於2013年之前,我們運用資訊分析方法做過一個有關中國經濟成長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經濟成長不可能持續高速成長,而是會出現階梯式的下降,理想狀態下,大致每隔10年,經濟成長的平均水準會下降一個百分點,這樣經過三個十年,即3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經濟成長率會來到5%,從而形成一個消費型爲主的社會。最終的結果,呈現的是一個金字塔形狀的成長態勢,於是這個結果被命名爲「金字塔」模型。

這是差不多是10年前的研究了,我原本以爲只要對未來的經濟成長水準進行定義之後,中國經濟學界就會在這個基礎上深入研究,解決其他顯而易見的問題,如通貨膨脹、產業結構和投資以及其他發展問題,但我沒想到的是,中國經濟學界或許習慣性地更加關注的是,新聞性的「事後」經濟學評論,而不是真正有價值的研究預測,結果就是什麼也沒做。令人遺憾的是,事情到了今天,只好我再來做進一步的討論。

經濟成長率的定義,是一種基礎性研究。概括起來講,從2013年前後的雙位數經濟成長率,逐漸下調,降到5%的經濟成長率,這一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遠期分析,實際相當於改變了當時中國經濟由投資主導、推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出人意料地開啓了一種「去成長化」的進程。這樣的結果當然與當時中國經濟成長樂觀的看法形成鮮明的對照,無數著名經濟學家在那個時候,所持的基本觀點都是,中國經濟可以持續高速成長「幾十年」,因而這樣的結論在那個時候並不能引起企業、媒體、社會和決策層的重視,最多也就是「聽說過」而已。

您已閱讀30%(650字),剩餘70%(15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