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不能用隱性失業的方式解決就業問題

劉遠舉:脫離經濟成長談穩就業,很大程度上是把就業問題變成失業救濟和降低勞動效率問題。沒有成長的新增就業只能新增隱性失業,是人均收入的下降。

近日,二十餘名應屆畢業生被小鵬汽車單方面毀約,畢業生手裏的錄取通知書成了「空頭支票」,三方協議成爲廢紙。小鵬汽車回應稱,因爲業務調整,不能繼續提供就業崗位,只涉及少量畢業生,待入職人數約900人,小鵬方面將爲學生提供5000元補償。

除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也被曝出毀約多名2022屆入職的校招生。理想汽車回應稱,因業務調整,部分崗位被關閉,綜合考慮各專業及崗位方向等資訊後,已推薦相關同學到其他業務崗位,重新進行調崗面試;對於沒有合適崗位的同學,將提供賠償一個月工資。

雖然企業從法律上來說,沒有問題,但多位應屆生表示,在春招結束後毀約,對他們在再次尋找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您已閱讀8%(285字),剩餘92%(31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