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區塊鏈與數位幣

加密貨幣崩盤的教訓

胡一帆:加密貨幣投資目前面臨一系列法律、監管和技術風險,投資者不應冒險摸底加密貨幣,而應將重點放在資產配置策略上,使投資組合多元化。

加密貨幣市場本月迎來了一場暴風雨,給投資者上了寶貴的一課。比特幣近日浮沉在3萬美元左右,比去年峯值下挫超過一半。穩定幣更加不穩,與美元掛鉤的TerraUSD機制崩潰,顯示出穩定幣的脆弱本質。長期以來,我們建議投資者把重點放在資產配置策略上,使投資組合多元化,回報和風險目標也應相匹配,並一直警示不少數位資產存在投機性問題。

2021年11月,加密貨幣總市值一度突破3兆美元,但近日迅速跌至不足1.3兆美元。技術潛力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本身的風險回報具有吸引力,特別是考慮到投資者難以對這類資產進行估值。有關如何對加密貨幣進行基本面估值,目前各方瞭解有限且意見不一,因爲市場缺乏實質流動性,且多數加密貨幣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缺乏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場景。在沒有成熟公認的框架來評估具體加密貨幣和代幣價值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加難以確定當前價格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潛在的商業機會。

對於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資產相關性低的說法更早已站不住腳,比特幣和以太幣均表現出與那斯達克和ARK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有高度的正相關性。並且,加密貨幣的流動性更低,波動性更大,各種幣之間也存在高相關性。此外,比特幣等也未能起到「數字黃金」或通膨對沖的作用。在高通膨和加息的環境下,加密貨幣價格迅速縮水,這表明它們依賴於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我們認爲加密貨幣作爲多元化工具或通膨對沖工具是無效的。

您已閱讀35%(579字),剩餘65%(10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