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數字經濟

當Web3泡沫最終破裂時

福魯哈爾:忘了元宇宙吧。歷史告訴我們,投資者應該多關注那些推動工業變革並構建未來真實世界資產的主體。

矽谷喜歡簡短的行銷口號。如今它最喜歡的是「Web3」,即Web 3.0的縮寫,而後者涵蓋從區塊鏈到加密貨幣、從網紅驅動的散戶投資app到元宇宙的所有事物。Web3建立在Web 2.0(關乎社群媒體和用戶驅動的內容)的基礎上,在功用或炒作方面(取決於你的觀點)將其提升至下一個級別。

我認爲兩方面都說得通。我毫不懷疑數字代幣將主導未來的金融市場;它明顯是紙張的天然繼承者。但是,就像我不可能在20世紀早期就從數百家汽車新創企業中看出哪一家將會取代馬和馬車一樣,我不願加入當今的加密貨幣熱潮(我認爲,相對於私人代幣,主權支持的數位幣最終將會勝出)。

當然,投機是變革性新技術發展和普及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就像英國經濟學家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和由風險資本家轉行成爲劍橋學者的威廉•詹韋(William Janeway)等學者在各自的研究中所表明的那樣。儘管一些泡沫,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背後那場房地產泡沫,是不具生產性的,但其他泡沫具備一些生產性元素,上世紀20年代的股市泡沫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引發了經濟大蕭條,但也幫助資助和推動了無線電廣播、電話、航空和電力的普及。

您已閱讀26%(492字),剩餘74%(14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