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斯里蘭卡如何從「捐助寵兒」走向主權債務違約

斯里蘭卡靠大舉借債實現了一段時間的經濟繁榮,但這掩蓋了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失衡。新冠疫情的影響疊加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成爲違約的最終導火索。

現在是上午10點,在斯里蘭卡商業首都科倫坡郊區的一個加油站外,已有數百人排起了長隊。在最前面的是馬拉爾•彼得(Malar Peter),她和她的家人已經輪流守著他們的位置12個小時了。在她後面幾步是凌晨1點來的帕德馬西里(Padmasiri)。排在隊伍最後面的是現年50歲的阿魯穆加姆•阿納列楚米(Arumugam Annaletchumi), 他估計,在這炎熱潮溼的天氣裏,自己接下來一整天都要在這裏等。

他們手裏拿著幾升的空塑膠桶,都在等著打煤油。在電力短缺造成的長時間停電期間,他們需要煤油來做飯和照明。然而,他們只是憑著一腔希望在這裏等待。加油站沒有煤油,也不清楚煤油是否會來。直到不久前,斯里蘭卡人還享有南亞最高的生活水準之一,像這樣排隊的情況直到幾個月前還很少。「人們只是希望生活中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阿納列楚米說,「這個國家被搶劫了。」

穆迪(Moody’s)的數據顯示,斯里蘭卡本月未能支付兩筆12.5億美元主權債券的利息,構成海外債務違約,成爲20多年來亞太地區首個出現主權債務違約的國家。最新估計顯示,該國的外債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10億美元的債券將於7月到期。這場危機的最明顯的表現是,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的政府表示,該國的外匯儲備和燃料幾乎耗盡,只能依靠臨時船運來補充供應。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警告稱,這場危機正把這個島國變成一個「失敗」國家。

您已閱讀12%(625字),剩餘88%(44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