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資

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什麼?

馮鬱青:股市某種程度上是「獎懶罰勤」的,你每做一筆交易時就面臨一次判斷,而都有50%的可能是錯的。普通投資者躺平反而可能是王道。

巴菲特雖然已經92歲了,可依然魅力超凡,今年是疫情後第一次舉辦線下股東大會,全球的朝聖者依然如約而至。我曾經連續五次專訪過股神巴菲特,得股神親授,受益匪淺。

對於我們這種非職業的一般投資者,巴菲特給的建議就是買標準普爾500指數。

2013年,在接受我專訪時他說,「如果普通投資者購買並長期持有指數,會獲得良好收益。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他們不適合投資個股。如果他們嘗試買賣個股,他們不會比買指數並持有很長時間做得好。」

您已閱讀9%(208字),剩餘91%(20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青聽華爾街

馮鬱青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國際關係碩士。曾任第一財經紐約評論員, 報導2008年金融危機和四屆美國大選。曾五次專訪巴菲特,並專訪葛林斯潘,柯林頓總統,比爾·蓋茲等多位重要新聞人物。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紐約主流智庫舉辦和主持年度金融論壇,和美國政界及華爾街大佬討論美國經濟發展及中美關係的熱點話題。2018年當民粹主義和反川普浪潮在全球範圍內激烈碰撞之際,馮鬱青和世界頂級略家和經濟學家展開深度對話,製作六集紀錄片《世界推動者》,探尋二戰之後世界秩序的變化。她現爲華美協進社項目主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