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青年創業

換一種方式改變世界的年輕人們

不管你喜歡與否,他們都在以他們的方式參與和改變今天的世界。

俄羅斯烏克蘭衝突至今,最讓各界分析人士跌破眼鏡的一點,恐怕就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表現。在戰爭爆發前,澤倫斯基經常被揶揄爲一位喜劇演員出身的非典型政客,「做戲勝於治國」。但是這位國際政壇上的年輕人充分發揮社群媒體的力量,在國際輿論戰上完勝冷戰時代的政治強人普丁,出乎意料地成爲了烏克蘭最需要的領袖。他帶領烏克蘭軍民將輿論場的勝利擴大到現實的戰場,大幅逆轉了戰爭的走勢,也用他的方式改變了今天的世界。

這在人類學家看來並不奇怪,因爲在現代通訊、交通和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情景下,網路等媒體擁有豐富的資訊和知識儲存,直接把不同世代的能力拉到一個水準線上,而資訊爆炸所帶來的知識更新速度極快,年輕一代以其獨特的直覺和敏銳迅速適應新時代的文化,因此世界話語權的傳遞方式也發生了事實性轉換。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早在1970年出版的《文化與承諾——一項有關代溝的研究》一書就提到一種正在成爲主流的現象:晚輩們向長輩們傳授知識,也就是所謂的「後喻文化」。

您已閱讀14%(422字),剩餘86%(27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