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收入不平等

書評:托馬斯•皮凱蒂新作《平等簡史》

科伊爾:托馬斯•皮凱蒂的新作《平等簡史》濃縮了他之前的論點,然而能說服讀者的東西與能夠在街頭甚至權力走廊裏推進行動的東西是不同的。

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將發達市場經濟體中的不平等問題擺在了政治辯論的核心。這位法國經濟學家在其2013年的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21st Century)中列出了時間跨度很大的收入和財富的歷史數據,以體現富人和其他人之間的差距已經變得有多大。這本書運用了大量數據以及著名的「r>g」公式,在收入中位數停滯了至少十年之後刊行問世,印證了人們對於21世紀早期社會鴻溝的義憤。

《21世紀資本論》籠罩著一股悲觀憂鬱的氛圍,其觀點實際上是,由於資本回報率(r)通常大於經濟成長率(g),也就意味著會大於勞動收入成長率,因此減少不平等需要一場大的變革。通常情況下,需要的是戰爭,它可以摧毀食利者階層所持有的資產的價值。

這種潛在的悲觀主義也體現在皮凱蒂的新書《平等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Equality)中。皮凱蒂寫道:「在不平等政權的歷史上,最根本的變革都涉及社會衝突和大規模的政治危機。」他指的是法國大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危機在摧毀財富階層的資產、起到了一種拉平的作用的同時,還引發了一種更加主張平等的情緒,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

您已閱讀24%(500字),剩餘76%(15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