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與新冠共存實爲「投鼠忌器」

李瀚明:政府當然可以宣佈與病毒共存,但展覽是否舉辦,勞工是否選擇逃離工廠,社會內外是否真的就此取得共識,這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近看到三個新聞。一個是香港有外籍家庭傭工抱怨自己在感染新冠疫情以後被僱主逐出家門,無瓦遮頭,僱主更表示寧願被罰款也要保住自己家人;而另一個則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遊戲業界展覽會E3(疫情前每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2019年參展人數超過六萬人)宣佈由於正在發生的新冠疫情健康風險而停辦2022年的活動;最後一個則是美國餐館聯合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發佈的公告表示,2022年2月與2020年2月對比,全美只有7個州的餐飲行業就業情況恢復到了之前的水準,大部分州損失了5%到10%不等的餐飲業崗位。

這兩件事情令我對共存抑或清零的背景和內涵重新進行了一些思考。

在統計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假設,可以通俗的理解爲人類對事物的看法。我們將一個是或否的假設稱爲原假設,而將它的否定稱爲備擇假設。而爲了通常而言,科研人員選取原假設和備擇假設時一般遵循三個原則:

您已閱讀13%(391字),剩餘87%(25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