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宣佈實施爲期兩年、回購規模高達2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股票回購是用公司的現金回購發行流通在外的公司股票。由於資本利得稅往往低於股利所得稅,對於投資者而言,以股票回購方式實現的投資回報往往較現金股利發放獲得的真金白銀更多,股票回購由此作爲現金股利發放的替代方式而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一段時期以來,以阿里爲代表的中概股同時受到內外兩重監管壓力。一方面,中概股受到來自美國監管當局《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強化財務資訊披露制度,帶來的退市風險。例如,3月1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將5家中概股公司納入「預摘牌名單」,引發新一輪中概股股價下跌行情;另一方面,這些中概股又受到中國內地各類監管機構圍繞平臺治理、資訊保安和雙減計劃等推動的監管風暴。例如,由網路資訊管理機構發起的對剛剛在美國上市的滴滴圍繞資訊保安的審查,由市場監管機構發起的對阿里平臺反壟斷的審查,等等。
那麼,阿里巴巴爲什麼會選擇在近期推出規模創中概股記錄的股票回購呢?這是否與中概股積極應對未來與日俱增的內外監管壓力有關呢?
您已閱讀23%(462字),剩餘77%(15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