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俄烏衝突

制裁俄羅斯與「一帶一路」的新風險

王英良:隨著陸路風險的加大,海運比重會增加,儘管是線路的轉化,但中國衆多的貿易及投資企業將爲此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2月21日,俄羅斯宣佈承認2014年親俄武裝分子成立的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並於次日與其建交。普丁於2月24日對烏克蘭宣戰。目前,世界輿論的焦點不僅集中於戰事進展,也集中在對俄羅斯的制裁及走勢。

美歐加澳新日等主要工業經濟體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反應迅速,並在國際法及國際道義上力圖瓦解俄羅斯軍事行動的「合法性」。與先前倡導「全政府模式」制裁中國一樣,美國政府在制裁俄羅斯上亦實行了最大程度的內外政治動員。這種對特定國家(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聯合制裁,在冷戰結束後是罕見的。

美財政部、商務部宣佈對俄實施空前廣泛的經濟制裁及出口管制。美國財政部聲明稱:「美國採取了重大和前所未有的行動,通過施加嚴重的經濟代價來回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進一步入侵,這將對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直接和長期的影響。」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稱與盟國和夥伴合作,實施了廣泛的經濟措施,針對俄羅斯金融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包括俄羅斯所有最大的金融機構以及國有和民營實體的融資能力,並進一步禁止俄羅斯進入全球金融體系。這些行動還針對俄羅斯所有銀行資產的近80%,並將對俄羅斯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深刻和持久的影響。」可見,這一制裁的打擊面是非常廣的。OFAC還對另外三個主要的俄羅斯金融機構(Otkritie、Novikom和Sovcom)實施了封鎖制裁。這三家金融機構在俄羅斯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持有資產總價值達800億美元。這些制裁進一步限制了俄羅斯金融服務部門活動空間和能力,並將大大削弱俄羅斯其他關鍵經濟部門進入全球市場、吸引投資和使用美元的能力。

您已閱讀16%(675字),剩餘84%(36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