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理決定論」的勝利?

熊易寒:戴蒙德的《槍砲、病菌與鋼鐵》在布羅代爾與阿西莫格魯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論證了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重要影響。

年鑑學派的代表人物布羅代爾提出了多維歷史時段理論。長時段即地理時間,這是一種緩慢流逝的時間,用來考察人類歷史變遷的長期趨勢與其緊密關聯的是結構,包括地理結構、生態結構、文化結構等。中時段即社會時間,指的是人口增減、工資變化、利率波動、價格漲跌、制度變遷等週期性現象。短時段即事件時間,指的是各種突發性事件。布羅代爾認爲短時段是最任性和最具欺騙性的時間,而長時段特別是地理因素對歷史的影響最爲深遠。布羅代爾不像傳統史學家那樣最關注熱鬧的人物與事件,而是特別看重地理環境對人文和制度的影響。

如果說布羅代爾的「地理決定論」是一種史觀,那麼戴蒙德則爲布羅代爾的學說提供了系統翔實的論證。《槍砲、病菌與鋼鐵》就是一部「地理決定論」的作品。作者的問題意識源於新幾內亞的亞力之問:「爲什麼是白人制造出這麼多的貨物,再運來這裏?爲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什麼名堂?」亞力之問可以轉化爲一個理論問題:爲什麼不同大陸上的人類文明進程存在如此大的差異?

戴蒙德提出了一個以地理環境爲起點的解釋:人類走出非洲,先是進入歐亞大陸,此時尚未發展出高超的狩獵技術,這使得大型哺乳動物可以與人類長期共存,共同演化;當人類進入美洲的時候,掌握先進狩獵技術的人類很快消滅了大型哺乳動物,導致美洲大陸上缺乏早期農業發展所需的牲畜。歐亞大陸的人們在與大型哺乳動物共存的過程中,逐漸馴化動物,並開始種植糧食,從而進入農業社會。美洲大陸的人們則繼續從事狩獵—採集活動。歐亞大陸是東西向大陸軸線,東西部的日照一致,氣候帶差異小,動植物的物種很容易跨域傳播;非洲和南北美洲則是南北向大陸軸線,跨越多個氣候帶,給物種的傳播帶來了天然障礙。總而言之,與歐亞大陸相比,美洲和非洲等地適於被人類馴化的物種較少,導致這些地區被馴化的動植物不能爲當地人提供一個有競爭力的食物組合,種植糧食的性價比不如狩獵—採集。於是,歐亞大陸在農業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您已閱讀32%(793字),剩餘68%(16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