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全面對弈已經波及到國內國際經濟的方方面面,兩國政府都積極調整國內的經濟與政策安排以實現應對。在資本市場上,美國以「國家安全」爲由,禁止了一批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而中國政府亦積極開拓本土資本市場,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要。
中概股面臨美國上市的政治風險、轉向在香港上市之際,中國部分受到美國投資制裁的公司出現一股在香港上市的熱潮。本月初,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中國證監會和相關監管部門始終對企業選擇境外上市地持開放態度,充分尊重企業依法合規自主選擇上市地。近期,個別媒體報導中國監管部門將禁止協議控制(VIE)架構企業赴境外上市,推動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退市,這完全是誤解誤讀。發言人指出,一些境內企業正在積極與境內外監管機構溝通,推進赴美上市事宜。中國證監會與美國SEC、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等監管機構就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坦誠、有建設性的溝通,在一些重點事項推進合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我們相信,只要雙方監管機構繼續秉持這種相互尊重、理性務實和專業互信的原則開展對話磋商,就一定能夠找到雙方都接受的合作路徑。」這反映了證監會的積極期許。
美國不少經濟精英對中美融資市場表達了消極的傾向。據美國媒體報導,TCW資產管理集團公司新興市場董事總經理洛文傑(David Loevinger)在電視節目中公開指出,「對許多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而言,基本上已經是遊戲結束,這個問題懸而未決已有20年,而我們一直沒有辦法解決」。前不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Gary Gensler在社群平台上發佈影片稱,已要求SEC人員暫停處理中國公司通過VIE架構在美國上市。同時,Gary Gensler重申,「如果中國運營公司的審計師在未來三年內不公開他們的賬簿和記錄,無論是在開曼群島或中國註冊的公司將無法在美國上市。」美國政府加強對中國赴美上市企業的審查,其背後是商業利益與國家安全要素的衝突。